圣灵的能力与工作
我们关心福音的广传,因为我们热衷于耶稣基督的大使命(徒1:8)。那么,我们就不能忽略圣灵的能力与工作。在基督教的诸多派别和宗派之中,不可否认过去一个世纪,灵恩运动发展的迅速。香港建道神学院前院长张慕皑牧师说:“过去一百年,灵恩运动的增长确是可观。由起初在1900年几十个信徒,发展到现时5亿8千万信众,而且增长率是每年1,900万和每天的54,000人。”【1】这对我们是一个要反省的提醒。
从神学家的角度来看,宗教改革的领袖约翰‧加尔文也是注重圣灵的学者。巴刻(J. I. Packer)对加尔文的描述是:“他是圣灵的神学家”,如同亚他拿修(公元296–373年)是“道成肉身的神学家”,路德是“称义的神学家”。【2】这么看,梁家麟牧师说的也要留意了:“加尔文的《基督教要义》便用了三分一乃至一半的篇幅来谈圣灵,教会与信徒生活都是在圣灵论的框架下说的。”【3】
都与圣灵息息相关
由于福音派的教会要避免信徒追求错误的圣灵充满,而降低对圣灵真理的渴慕,是教会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。虽然,20世纪发生了所谓一、二、三波的灵恩运动,使很多教会变得异常敏感,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,教会的健康以至个人的灵命魄力与见证,是与圣灵的真理息息相关。使徒行传就是最明显的证据。
圣灵使人领受真道
举一个例子,当保罗将福音传到帖撒罗尼迦以后,他写信见证说:“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,不独在乎言语,也在乎权能和圣灵,并充足的信心,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,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。并且你们在大难之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,领受真道,就效法我们,也效法了主”(帖前1:5–6)。
我们留意到保罗自己分析,福音在帖城传开的因素有5个:一、言语;二、权能(能力);三、充足的信心;四、圣灵;五、为人。言语就是口传的论述或讲道;权能则是能教人信服的能力;充足的信心是讲道的人主观的把握和信念,当然是对神的道和神自己有信心;为人则是生命与品格,它是圣灵果子的流露。
这样,若单有“言语”(保罗说,不独在乎言语),而没有“权能”、“信心”、“为人”和“圣灵”,一切都属徒然。经文告诉我们,是圣灵使帖城的信徒在患难中“领受真道”。这一切的关键是圣灵!
圣灵使人知罪和复兴
良友电台早年的董事会主席滕近辉牧师,出来事奉不久,翻译《祷告出来的能力》一书,心里得到圣灵的充满。他一面翻译,一面滴下眼泪。一跪下就有几个小时的祷告。喜乐的眼泪常常涌出来,一连保持了2、3个月。约在10多年至20年后,他应邀到日本讲道,便向主求充满,主就赐予。
他说:“我心里面再一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,使我觉得非常稀奇。同时,主也给了我工作上的能力。我记得有一次讲了很平淡的道理,讲完以后,有一位20几岁的弟兄站起来认罪,他竟站不住,仆倒在地,继续哀哭、认罪。我觉得稀奇。圣灵使他知罪认罪,使他复兴。我心中兴奋的感觉持续了约3个月。”【4】这岂不是保罗所说的“不独在乎言语,也在乎权能和圣灵,并充足的信心”吗?
别忽视圣灵的位格与工作
在预备良院的《圣灵论》时,我深深的感到我们对三位一体真神的第三位(圣灵)有不足够的教导。忽视圣灵的位格与工作,其实就忽视了新生命的赐予、悔改的敏感、更新的需要、恩赐的运用、真理的装备、事奉的能力和生命品德的建立,还有,失去教会的合一,以至最终圣灵要荣耀主耶稣的目的,就完全无法达到了(约16:14,15:26)。
讲道本来就是属灵的争战,神的道也称作“圣灵的宝剑”(弗6:17),传扬真道的人不能离开圣灵的引导和充满而讲道。所以约翰‧斯托得牧师说:“圣灵无真道就无兵器;真道没有圣灵就没有了能力!”(The Spirit without the Word is weaponless; the Word without the Spirit is powerless.)恳求主耶稣的灵,使你每一次的传讲,带着圣灵的能力和同在!
注释:
[1] 张慕皑:〈从“五旬节”到“后灵恩”〉。廖炳堂编。《灵恩运动的反思》。(香港:建道神学院,2007),页16。
[2] Graham A. Cole,(葛理翰‧高尔), He Who Gives Life: The Doctrine of the Holy Spirit, (Wheaton, Illinois: Crossway Books, 2007),p.426。
[3] 参廖炳堂编:《灵恩运动的反思》。(香港:建道神学院,2007),页243。
[4] 滕近辉:《灵力剖视:圣灵比喻研究》。(香港:天道书楼,1979),页17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