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有其本质,避免浪费或误用
香港地少人多,为了解决房屋问题,大兴土本,因此,原先不少已生长多年的大树,因在施工范围内,不得不在刀斧之下变成一块一块的木头,等待送走。同工说笑,这些木材用来插花会很漂亮的,如果用钱买就很贵了。看到这些木头,心里很不是味意,虽然它们还有可用之处,但树木的生长,目的原不是为此吧!它原本,或是说,有更多被砍伐下来之前的用途吧!不要说木头,假如说到作为基督徒的生命,我们是否让这个生命的本质尽量得到发挥?并且发挥得最好?
生命表现可模仿,却没有真正的本质
太5:13-16登山宝训的其中一段,耶稣教训门徒,作为天国子民应有的生命特质。对于跟随耶稣的人,主有严格的标准,门徒就是盐、就是光,在世上我们就要好好发挥作盐作光的特质。要在世上作盐和光,并不是一条行为律法,不是一个外加的行为规模,却是属神的人的生命本质就是如此,应该有这种特性,就是“成为”盐和光。曾经听过一件趣闻,有一个人,他有一只小狗,偶然间主人发现小狗能够像人一样单以一双后脚行路,于是这个人便训练小狗以双脚走路,而且能持续一段颇长的时间。但我们不会说这只狗就是人了,因为这种表现其实是外加的,不是与生俱来的,是主人不断的操练下,令小狗变成似人一样用双脚走路,甚至成为世界纪录,却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人的生命。神造人的时候,神就做了这个部份,给与这种能力,让人一般都能以脚走路,只要婴孩时代稍加练习,便懂得运用,活动自如。
失去了本质,生命何价?
当时加利利湖捉上来的鱼,就是先用盐腌后出口,除了调味,盐也被用作防腐剂。太5:13“盐若失了味,怎能叫他再咸呢?以后无用,不过丢在外面,被人践踏了。”原来当时那地方使用的盐是一种石头盐,由于含有杂质及化学变化的缘故,一旦用久,盐分用完,就只剩下杂质,失去了咸味。这些杂质有原来盐的形状,却失去了味道与功能,于是人就把它丢在圣殿的地上。因为冬天的时候,殿院的大理石很滑,这些盐撒在地上,有防滑的功能,所以这些失去功能的盐就成为被人践踏在地上的物质了,但这原不是盐原本的用途啊!相信主对门徒的期望也是一样,不仅是存在而已,乃是他生命的本质,有其生存的意义与目标,对人更能发生积极的功能。
勿做挂名基督徒
正如门徒是世上的光,目标是让人看得见神,把荣耀归给神(太5:14-16)。耶稣表明信徒不单本质上要作盐,而且有如神所建的城、所点的灯,积极的彰显神的作为,让人看见神,也看见希望。在巴勒斯坦的屋子里,白天是靠打开大门,引进亮光;晚上,大家就点着油灯,放在灯台上或墙上凸出部分,以照亮全家。拿撒勒是在山坡上,如果天快黑了,就有赖家中所点的灯才能指引路人的方向。耶稣说,我们乃是世上的光,我们的光是否能让人看得见神?是否光照让人能找到走向天国的路?
在这个弯曲悖谬的世代,成为基督徒的我们并不是要随波逐流,别人怎样行我们就怎样,却是要起防腐、净化的作用,让人看到我们圣洁的生命,如果我们的生命不能流露神生命的本质,我们就是那些因失去咸味而被人撒在地上践踏的盐。放在斗底下的灯,失却了生命的本质,只是刚好得救、甚至是一个挂名的基督徒而已。当教会有许多虚假的基督徒,那教会又怎能承担灯台的作用?即使我们建了最宏伟的教堂,有最多的教会活动,但又如何能在所处的地方中作盐作光,吸引人来这里看见神呢?
坚持活出基督徒本质
在这个世代中,作基督徒并不容易,作一个有真材实料,能发挥基督徒本质就更不容易,因为要让人看到我们就是基督徒,基督徒就是我们。别人会挑战我们的尺度、我们的界限,要同化我们,使我们不按圣经的标准与要求,我们会怎样回应呢?我们会否愿意为主的缘故,为要在主里得着人,愿意付上代价也要作盐、作光呢?